发布日期:2025-05-22 06:42 点击次数:56
在毛主席带领的队伍里,有很多非常棒的人才,特别是那些副总理,他们都是党里的顶尖高手,肩上扛的担子重得不得了。而在这么多出类拔萃的人当中,山西来的副总理纪登奎,在党的一众领导里,总是特别抢眼。
提到这位山西籍的副总理,大家总忍不住夸个不停:他出身平凡,但靠着聪明勤奋一步步走上高位;和毛主席年龄相差甚远,却深得主席赏识;他还有着一流的领导力和深远的眼光……
确实,在那个特别的年代,中央的环境特别压抑,大家见到毛主席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就被当成叛徒。可在这种大家都提心吊胆的氛围里,纪登奎却能赢得比他年长三十岁、经验和职位都比他高的毛主席的信任,这真是让人由衷地佩服。
毛主席曾在全国党代会上,当着大家的面说,那时候还只是河南省革委会副书记的纪登奎,是他的老相识了。这样的特别关照,在我们党历史上头一回,也是最后一回,真的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事儿就能瞧出来,毛主席对他是多么赏识和看重。
【一、诚实纯粹的纪登奎】
纪登奎到底是怎么做到让毛主席对他那么喜欢的呢?
他能取得成就,肯定和他的才华能力分不开,但在那时候的新中国,有本事的人其实挺多的,只是能像纪登奎那样爬上高位的人却不多见。
所以,好多历史学家认为,可能是因为纪登奎是个从农村出来的基层干部,了解老百姓的辛苦,回答毛主席的问题时能说到点子上,这在那个时候真的很不容易。这些想法当然都有点道理,但最关键的是,纪登奎是个实实在在、不说假话的人。
毛主席在很多次自己讲故事和写的文章里都说过,他特别喜欢那些诚实又真心实意的人。诚实嘛,就是有啥说啥,不骗人。真心实意呢,就是一直守住自己的心,不追求表面的风光。纪登奎这个人,正好就有这两个让人称赞的优点。
据纪登奎的老同事回忆,他年轻时刚踏入政界,就以胆大敢言出名。不光是对自己的过错直言不讳,就算是比他级别高出许多的领导犯了错,他也敢当面提出来。这种正直无畏的性格,在政坛上真是少见,而纪登奎一直保持着这份勇气,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是有啥说啥,从不藏着掖着。
1951年,纪登奎有幸第一次碰见了毛主席。那天,在许昌的火车上,作为许昌地委副书记还管着宣传的纪登奎,亲眼见到了平时只能在宣传画上见到的毛主席真人。
纪登奎不紧不慢、简单明了地说完了许昌那边的工作情况,正准备收尾时,毛主席冷不丁问他有没有挨过啥特别整顿。纪登奎爽快承认有过两次,毛主席刚夸他老实,纪登奎又冒出一句,说那两次整顿其实都不对。
你得明白,那时候大家都被吓得不行,这样的话题谁都不敢碰,更别说去指出其中的不对了。可纪登奎偏偏就敢,他先坦白说自己在整改时错杀了好人,然后又一五一十地讲了整个过程的事儿,直到毛主席问完了他想知道的,这才算汇报完了。
毛主席显然把这次聊天记在了脑子里,对这个年轻的副书记印象特别好。没过多久,在毛主席的提议下,纪登奎就被破格提拔为中共许昌地委书记,成了这个位置上最年轻的干部。
【二、要听真话的毛主席】
纪登奎这个敢于直言、实实在在的小伙子,自从许昌列车那件事情之后,就给毛主席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1953年,毛主席又一次到河南考察,他特地让纪登奎讲讲许昌那边合作社的情况。跟那些只爱在办公室对着数字总结的领导不一样,纪登奎总觉得要亲眼看看才行,所以他总是亲自跑到一线去实地了解工作。
这次,就在毛主席要询问情况的时候,他刚好从鲁山县的一个合作社调研完,急着赶了回来。一个不爱听甜言蜜语,一个专讲实在情况,纪登奎汇报时不看稿子,凭着他那出色的说话能力和出色的工作表现,再次赢得了毛主席的好评。从那以后,他一路晋升,最后当上了河南省的高级干部,并且又一次被毛主席叫去谈话。
就是在郑州的那次突然召集,毛主席完全打开了心里的话匣子。那是在1963年,因为大跃进和全国发生的自然灾害,导致很多老百姓因为天灾加上人为失误而饿得肚子咕咕叫。
可是,就算情况再紧急,毛主席还是说,不管他走到哪里查看,当地的头头们总是粉饰太平,说老百姓都过得挺好,这让他没法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日子。这种漂亮却没用的话,还有那些假惺惺的夸奖,毛主席一点都不想听!他真正想知道的老百姓的苦楚,只有纪登奎才敢如实告诉他。
说起来,毛主席在明白大跃进给老百姓带来大麻烦后,心里一直特别过意不去。他满心忧虑,干脆自己背上包,走到老百姓中间去,就想直接听听大家的心里话,不被那些爱拍马屁的官员给挡在外头。
早在1961年1月13日,毛主席就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他说:“希望1961年大家能多出去走走,好好调查研究。”可以说,纪登奎正好赶上毛主席想听真心话的时候,也正是这种巧合,让这两位年龄相差很多的人一见就觉得很投缘。
【三、忘年之交的“老朋友”】
在特别活动中,河南省老是冲在最前面,是个关键地方。到了1967年,还发生了河南“二七”公社和省政府军队的大冲突。站在“二七”公社那边的纪登奎,也因此被卷了进去。那时候,中央里有些不喜欢纪登奎的人,就借着这个机会上告,说他是三反分子,得好好整治一番。
要是换成一般的政府官员,面对这么多投诉,肯定会被严惩不贷。但毛主席那时候的做法却大不一样,他非但没处罚纪登奎,还吩咐北京军区好好查一查河南军部的情况。
最终发现,河南军部竟然犯了“左”倾错误,而纪登奎其实是位清白的革命领导。经过这一风波,纪登奎非但没挨批评,反而升为了省革命委员会筹备组的副组长,并且,他还有机会在飞往北京的专机上,再次与毛主席会面,这次是在南方起飞。
毛主席一见到纪登奎,脸上立刻乐开了花,亲切地叫他“老熟人”。纪登奎心里那个激动啊,紧紧握着主席的手,一个劲儿地说“主席您好”。大家坐下来后,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的刘建勋组长在一旁提起了纪登奎在河南那场特别行动里吃的苦头:不光被关了四个多月,还得天天挨批受罚,遭了不少罪。
毛主席一下子心里很有感触,心情有点沉重。纪登奎见状连忙说,特殊情况也让自己得到了锻炼,边说边摆出了自己挨批时“扮飞机”的样子。这个“扮飞机”,就是头要低得不能再低,两只手臂反到背后往上翘,活像一架小飞机。毛主席看他那模样笑了,也跟着做了个相同的动作,逗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
在那次飞机上的交谈里,纪登奎机智地应对,轻松化解了自己的委屈,结果还赢得了“善于应对群众运动”的好名声。很快,纪登奎的名字就传遍了全国各地,到处都能看到“向纪登奎同志取经”的宣传画。
1968年,北京开了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当九大代表纪登奎准备说话时,毛主席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请他上来讲几句。还没等纪登奎开口,毛主席就先拿起话筒说:“这位是纪登奎,我俩是老相识了,他是山西人,一直在河南干活儿,就是吃了不少苦头。真是历经坎坷啊!”
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纪登奎心情非常激动,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感激和敬仰,短短十分钟里,他竟然三十七次提到了毛主席的名字。
纪登奎晚年跟儿子聊起,毛主席为啥以前那么器重他,还总让他发言。他说:“我那段被批斗的日子,前后被‘批斗’了100回。毛主席知道了这事儿,可能他觉得我就是他想找的那种,能在‘那段特殊日子’里,正确对待群众运动的人。那时候,毛主席特别喜欢像我这样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干部,他提拔我,主要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结语:】
纪登奎的人生可谓一路攀升,他从农家小院里走出,最终成为了中共中央的副总理,这一路上,毛主席对他的赏识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不仅是工作中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挚友。那时候,纪登奎心里满满的都是对毛主席的敬仰,凡事都以毛主席的意见为先。毛主席离世后,他怀着深深的怀念之情,主动让出了国家领导人的位置。
多年后,当被问及对毛主席的看法时,他依旧坦率地说:“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特别了不起的人物。”从这也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情谊之深厚,真是让人感慨万千。